阿尔巴尼亚在1946年选择建立人民共和国,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国内形势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阿尔巴尼亚经历了长期的反法西斯斗争,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抵抗意大利和德国占领的过程中,共产党深入发动群众,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和人民武装。例如,1941年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成立后,积极组织人民开展游击战争,逐渐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到战争后期,共产党已经在国内拥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力量成为推动建立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动力,人民希望通过建立新的政体,实现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摆脱长期的压迫和剥削。
当时阿尔巴尼亚的社会结构以农民和工人为主,他们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渴望改变现状。人民共和国的政体能够保障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给予他们政治权利,让他们参与国家的管理。同时,共产党代表了工农阶级的利益,在其领导下,建立人民共和国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意愿。例如,土地改革等政策可以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从而赢得了农民的支持。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形成并壮大。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迅速恢复和发展,为阿尔巴尼亚提供了榜样和支持。阿尔巴尼亚与苏联等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得到了苏联的援助。选择人民共和国的政体,能够使阿尔巴尼亚融入社会主义阵营,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合作机会,提升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其政治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这使得阿尔巴尼亚对资本主义政体缺乏信心。
综上所述,阿尔巴尼亚在1946年选择建立人民共和国是基于国内革命斗争的成果、社会阶级结构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这种政体形式符合当时阿尔巴尼亚的国情和人民的利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