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阿尔巴尼亚国名变更源于政治体制转型,东欧剧变浪潮下,长期封闭的社会主义模式难以为继,国家转向多党制与市场经济。
维度 | 人民共和国时期(1946-1991) | 共和国时期(1991至今) |
---|---|---|
政治体制 | 一党专政(劳动党独大) | 多党制民主(民主党等政党崛起) |
经济模式 | 计划经济,国有化主导 | 市场经济改革,私有化推进 |
国际关系 | 孤立政策(先后与苏、中决裂) | 开放外交,加入北约、欧盟进程 |
东欧剧变冲击
1989年后,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政权更迭,引发连锁反应。阿尔巴尼亚民众受民主化思潮影响,要求结束劳动党统治。
经济崩溃与社会矛盾
政治改革压力
1990年12月,政府被迫允许成立反对党(如民主党),次年3月举行首次多党选举,劳动党失去绝对控制权。
宪法修订与象征意义
1991年4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删除“人民”“社会主义”等词汇,标志与旧意识形态彻底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