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19世纪后半叶,为了在中国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在与清政府的谈判过程中,多次运用武力胁迫的手段,最终迫使清政府屈服,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法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军事示威。1883年底,法国挑起中法战争,在马尾海战中,法国舰队事先进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港内,突然发动攻击,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几乎全军覆没。这种直接的军事打击让清政府感受到巨大的军事压力,在谈判桌上处于劣势。
法国军队攻占中国的一些重要战略地点,以此作为谈判筹码。比如在镇南关战役前,法军一度占领镇南关,威胁中国西南边境安全。清政府担心法国进一步扩大军事行动,危及更多领土,在谈判中不得不做出让步。
法国通过封锁港口、破坏沿海经济设施等方式,对清政府施加经济压力。贸易受阻、沿海商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使清政府面临财政困难和社会不稳定的局面。为了缓解经济困境,清政府在谈判中更倾向于接受法国的部分要求。
通过以上武力胁迫手段,法国在谈判中不断向清政府施压,清政府因军事上的失利、领土安全受到威胁以及经济上的困境,最终选择屈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中法新约》,使中国丧失了诸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