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设计如何平衡介入手术的精准性与操作便捷性?
设计维度 | 技术实现 |
---|---|
材料选择 | 采用镍钛合金与高分子复合材料,兼顾柔顺性与抗折性,适应血管迂曲路径。 |
弯曲角度预置 | 远端15°-30°预弯设计,匹配脑血管、冠脉等特定解剖结构,减少术中塑形时间。 |
推送性优化 | 多层编织结构提升推送力,确保导管在复杂血管中稳定推进,降低脱靶风险。 |
兼容性设计 | 导管内腔直径标准化(5F),适配微导丝、弹簧圈等器械,支持联合操作。 |
应用场景 | 神经介入 | 心血管介入 |
---|---|---|
典型操作 | 脑动脉瘤栓塞、脑血管造影、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 | 冠脉造影、支架置入、外周动脉狭窄球囊扩张 |
优势体现 | 预弯设计精准定位血管分支,减少导管反复调整;柔顺性降低对脑血管壁的损伤。 | 高推送力支持通过钙化病变,内腔兼容性提升介入器械组合使用效率。 |
特殊需求 | 需结合DSA实时影像动态调整路径,对术者操作精度要求高。 | 常需结合压力导丝评估血管压力,导管需耐受高压环境。 |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医学文献及医疗器械技术参数整理,不涉及未获批适应症或临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