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甘肃省工商联在深化商会改革中如何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

2025-09-11 09:58:05
甘肃省工商联在深化商会改革中如何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强化
写回答

最佳答案

甘肃省工商联在深化商会改革中如何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

基层组织建设为何能成为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的关键突破口?在民营经济分布散、需求杂的特点下,只有扎根基层的组织才能真正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建强基层组织网络,夯实服务基础

基层组织是工商联联系民营经济的“神经末梢”,网络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服务覆盖面。 - 推动商会组织向县域、产业集群延伸,重点在民营经济活跃的县区、工业园区、特色产业镇建立基层商会,实现县域全覆盖、重点产业全渗透。 - 规范基层商会组建流程,明确会员准入标准、议事规则和负责人选举制度,确保每个基层组织都有健全的理事会、监事会,避免“空心化”运行。 - 建立基层组织动态评估机制,对长期不开展活动、服务能力弱的商会进行整改或重组,保证组织活力。

| 基层组织网络建设要点 | 具体行动 | 服务价值 | |----------------------|----------|----------| | 区域覆盖 | 县域、园区、产业镇设点 | 缩小服务半径,就近响应需求 | | 规范运行 | 完善“两会”制度 | 提升组织公信力和执行力 | | 动态管理 | 定期评估整改 | 避免资源浪费,优化服务效能 |

二、优化基层服务机制,精准对接需求

民营经济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需求往往具体而细碎,基层组织需建立更灵活的服务响应模式。 - 推行“一企一策”需求台账制度,基层商会定期走访会员企业,记录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如融资需求、用工缺口、政策疑问等,形成动态更新的需求清单。 - 建立“问题直报”通道,基层组织收集的高频需求可直接反馈至省工商联,由上级协调相关部门专项解决,减少层层转达的时间成本。 - 开展“菜单式”服务活动,根据需求清单组织政策解读会、法律讲座、技术对接会等,让服务内容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

三、强化基层资源整合,破解发展难题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壁垒,需要基层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打破。 - 链接政府资源,基层商会主动对接当地发改、税务、人社等部门,争取惠企政策落地信息优先推送、政策申报专人指导,让企业“懂政策、会申报、快享受”。 - 搭建企业间合作平台,组织同区域、同行业企业开展产销对接会、产业链协作沙龙,推动“本地买、本地卖”的内循环模式,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发现近年来民营经济最迫切的需求是资源对接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基层组织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比如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基层商会可联合本地银行推出“商会担保贷”,用组织信用降低融资门槛。

四、提升基层队伍能力,保障服务质效

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的核心在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 开展基层商会负责人轮训,内容涵盖政策解读、服务技巧、法律知识等,每年培训覆盖率不低于80%,确保负责人懂业务、善协调。 - 建立“专家智囊团”下沉机制,省工商联联合高校、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组建专家团队定期到基层商会坐班,为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 鼓励基层组织引入专职服务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会费补贴等方式解决人员薪酬问题,避免“兼职化”导致服务不到位。

从实际效果看,基层组织建设到位的地区,民营经济的获得感明显更强。据甘肃省工商联近年调研显示,建立规范基层组织的区域,民营经济诉求响应时间缩短40%,政策知晓率提升35%,这正是基层组织在服务民营经济中发挥的实效价值。

2025-09-11 09:58:05
赞 122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