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中国文学巨匠吴敬梓于扬州逝世

时间: 2025-03-21 09:34:29 阅读: 140


1754年12月11日,清代文学家、《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在扬州舟中病逝,终年53岁。这位以讽刺笔触揭露科举制度与士人生态的小说家,晚年漂泊困顿,却以不朽著作奠定中国讽刺文学的高峰。

生平轨迹:从世家子弟到潦倒文豪

吴敬梓出生于安徽全椒科举世家,曾祖吴国对为顺治朝探花,家族“一门两鼎甲,两代六进士”显赫一时。少年时期的吴敬梓展露天资,14岁随父吴霖起赴江苏赣榆县衙生活,目睹父亲变卖祖产修复地震损毁的文庙,却因不善逢迎遭罢官,种下对官场腐败的深刻认知。

23岁时父亲病故,族人争夺遗产致家道中落,发妻陶氏因家族纷争忧愤而亡。吴敬梓自此疏离科举,33岁迁居南京秦淮河畔,虽陷入“灶冷囊无钱”的窘境,仍拒绝博学鸿词科廷试,以诗文会友,被推为文坛盟主。

创作历程:二十年铸就文学丰碑

《儒林外史》的创作始于吴敬梓40岁,历时近20年完成。小说以连缀式结构刻画近百名士人形象,如范进中举癫狂、匡超人堕落等经典情节,直指科举制度对人性扭曲。鲁迅评价其“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称其为“精工提炼的讽刺艺术”。

作品名称类型文学价值
《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中国首部以知识分子群体为焦点的现实主义作品
《文木山房集》诗文集收录《残春僧舍》等反映漂泊生涯的佳作
《诗说》文学批评提出“诗贵性情”的创作理念

晚年境遇:文人风骨与时代困境

定居南京后期,吴敬梓以卖文、友人接济度日,冬日与友人绕城“暖足”御寒成常态。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中记载:“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大笑散去。”

1754年赴扬州访友期间,因痰疾突发逝世,临终未完成《金陵景物图诗》的注释工作。其子携棺返南京,葬于清凉山麓,墓址今已不可考。

遗产与争议:身后荣辱三百年

吴敬梓逝世时,《儒林外史》尚未刊行,仅以手抄本流传。直至嘉庆八年(1803年)首次刻印,方引发士林震动。晚清学者黄小田评其“绘魑魅魍魉,如铸鼎象物”,而保守派诟病其“诋毁圣贤”。

当代文学史中,吴敬梓与曹雪芹并称“康乾文坛双璧”。全椒与南京先后建立纪念馆,秦淮河畔“吴敬梓故居”陈列其手稿印章,见证这位“败家子”作家如何以冷眼热肠,为封建士人写下最犀利的墓志铭。


历史上的今天(www.todayonhistory.com) -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