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万里长江第一坝的诞生

时间: 2025-03-20 15:39:48 阅读: 96


历经18年建设,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于1988年全面建成,成为我国水电史上的里程碑工程,为后续三峡工程奠定技术基础。

从决策到合龙:18年攻坚克难

1970年12月30日,十万建设者汇聚宜昌,拉开了葛洲坝工程的序幕。这一工程最初作为三峡工程的“试验坝”,承载着改善华中电力短缺、优化长江航运和探索巨型水利技术的三重使命。

建设历程

  • 1970-1972年:工程启动,但因技术问题暂停。
  • 1974年复工:周恩来主持技术委员会,林一山主导设计优化,提出“静水通航、动水冲沙”方案,解决了泥沙淤积难题。
  • 1981年截流成功:大江截流仅用36小时23分钟,创下世界纪录,标志着工程进入发电通航阶段。
  • 1988年全面竣工:21台机组全部投产,年均发电量达157亿千瓦时,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水电站。

技术突破:改写世界水电史

葛洲坝的建设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和长江高泥沙含量的双重挑战,其技术成果为全球低水头大流量水电站提供了范本。

工程指标数据
最大坝高47米
总库容15.8亿立方米
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
年发电量(初期)140亿千瓦时
船闸通行能力万吨级船队

核心技术创新

  1. 泄洪消能设计:27孔泄水闸最大泄洪量达11万立方米/秒,采用平底闸与消力池结合,化解长江汛期压力。
  2. 船闸系统:三座船闸中,1号船闸闸室长280米、宽34米,可通过1.6万吨船队,规模居亚洲之首。
  3. 机组制造:自主研发17万千瓦水轮机组,推动国产装备技术跃升。

综合效益:经济与生态的双重答卷

葛洲坝的建成,不仅缓解了华中地区能源紧张,更重塑了长江中上游的航运格局。

经济效益

  • 电力贡献:截至2021年,累计发电近6000亿千瓦时,支撑了湖北、上海等地的工业发展。
  • 航运升级:库区回水180公里,川江航道险滩消除,货运量较截流前增长2.5倍。

生态与战略价值

  • 防洪调节:与三峡工程联动,反调节库容8500万立方米,提升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
  • 泥沙控制:通过“冲沙闸+防淤堤”设计,年均减少航道清淤成本超亿元。

历史回响:从试验坝到国家名片

葛洲坝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水电从追赶走向引领。其采用的“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模式,为后续三峡、白鹤滩等超级工程积累了经验。

工程遗产

  • 技术输出:大江截流、巨型船闸等技术应用于全球30余项水利工程。
  • 城市赋能:以葛洲坝集团为核心,宜昌从小城转型为“世界水电之都”。

如今,这座横卧长江的巨坝,依然以每秒14300立方米的江水过流量,无声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技术雄心。


历史上的今天(www.todayonhistory.com) -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