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20 11:16:26 阅读: 167
11月6日
上午11时,35名M-19武装分子携带重型武器冲入波哥大司法大厦,劫持正在开会的最高法院法官、政府官员及平民共300余人。武装分子要求总统贝坦库尔亲自到场谈判,并提出四项诉求:停止军事镇压、释放被捕游击队员、履行1984年停火协议、政府公开谴责军方违约行为。
11月6日-7日
政府军迅速封锁现场,出动坦克、装甲车和直升机。特种部队从地下停车场和屋顶双向突入,与武装分子展开激烈交火。首轮攻势救出部分人质,但M-19成员退守高层,并点燃五楼档案库制造混乱。
11月8日
贝坦库尔总统拒绝谈判,下令发动“最后攻势”。政府军以炮火轰开大门,控制建筑主体。武装分子在溃败前枪杀最高法院院长阿方索·雷耶斯和一名女法官,并向关押人质的房间扫射。
类别 | 死亡人数 | 受伤/被捕人数 |
---|---|---|
游击队员 | 42 | 5(含1名司令) |
政府军士兵 | 5 | - |
武装警察 | 4 | - |
平民 | 5 | - |
幸存者称,武装分子在意识到败局后,以“处决”方式杀害人质,试图制造恐慌。事件导致司法系统核心成员遇难,最高法院24名法官中多数被劫持,国家司法档案遭焚毁,损失难以估量。
M-19成立于1974年,以反政府、反寡头为口号,曾参与多起绑架和袭击。1984年,贝坦库尔政府与M-19签署停火协议,但双方互指违约。政府指控游击队联合贩毒集团扩大势力,而M-19谴责军方持续清剿其据点。
事件背后还牵扯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利益。司法大厦内存放大量涉及毒枭的诉讼材料,M-19被指受雇于毒贩,企图销毁证据。1984年司法部长莱拉遇刺案后,政府与毒贩的矛盾激化,此次劫持事件进一步暴露司法系统与犯罪集团的渗透。
贝坦库尔在电视讲话中强调:“恐怖主义没有谈判余地。”其强硬态度获得军方支持,但也引发争议。部分议员批评强攻导致人质死亡,认为应优先通过对话解围。
政府后续逮捕5名受伤游击队员,并加强对M-19的军事打击。1985年12月,M-19策划的波哥大供电站爆炸案造成60人死亡,双方冲突持续升级。
司法大楼事件成为哥伦比亚内战的缩影。1990年M-19解散并转型为政党,但其他武装组织持续活跃。2016年,政府与最大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签署和平协议,但零星冲突未绝。2024年,原FARC分支“中央参谋部”在考卡省袭击政府军士兵葬礼,再次凸显和平进程的脆弱性。
这场27小时的对峙,不仅改写了哥伦比亚反恐策略,也迫使社会反思暴力的根源——贫困、司法腐败与政治分裂。正如幸存法官所述:“那场战斗没有胜利者,只有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