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通过军事威慑、政治操控、舆论引导及利益交换等方式主导选举,巩固总统权力。
派兵干预国会
袁世凯在选举期间调集军警包围国会,对议员实施监视与恐吓。例如,1913年国会选举时,北洋军队直接驻扎于会场外,议员入场需经过严格搜查。
胁迫关键人物
对持反对意见的议员实施逮捕或暗杀。如国民党议员徐秀钧因公开反对袁世凯被捕并处决,以此震慑其他议员。
选举程序修改
袁世凯通过亲信控制的“筹备国会事务局”制定选举规则,限制反对派参选资格。下表列举部分干预措施:
干预手段 | 具体内容 |
---|---|
选区划分 | 将反对派势力较强的南方选区拆分,削弱其代表比例 |
候选人资格审查 | 以“政治立场不端”为由取消国民党议员参选资格 |
投票监督 | 派遣亲信官员监督投票过程,强制要求议员公开记名投票 |
控制媒体宣传
袁世凯通过资助《亚细亚日报》等亲政府报刊,宣扬“强人政治”必要性,并抹黑反对派为“乱党”。
利用黎元洪背书
通过副总统黎元洪颁发“当选证书”,制造“南北共识”假象。黎元洪在压力下被迫配合,声明支持袁世凯“维护国家统一”。
收买地方军阀
向张作霖、阎锡山等地方势力提供军饷与官职,换取其支持或中立。
分化反对阵营
对进步党等非国民党派系许以内阁职位,如任命梁启超为司法总长,瓦解反袁联盟。
制定《大总统选举法》
该法规定总统任期10年且可无限连任,并赋予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为长期掌权铺路。
操纵宪法起草
指派亲信组成“宪法起草委员会”,删除限制总统权力的条款,确保行政权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