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体系内实力雄厚、军政根基稳固、各方势力权衡妥协的结果,使其迅速接掌中枢权力。
因素类别 | 具体表现 |
---|---|
军权优势 | 长期掌控北洋陆军主力,任陆军总长,掌握核心军事力量 |
派系地位 | 北洋元老"三杰"之首,皖系领袖,袁世凯嫡系班底重要成员 |
政治契机 |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旧体系崩塌,急需强力人物稳定局面 |
国际支持 | 日本等列强倾向扶持既有实力派维持华北秩序 |
制度惯性 | 依据《中华民国约法》,总理继任程序符合法理框架 |
段祺瑞自清末小站练兵时期即为袁世凯心腹,历经辛亥、二次革命等重大事件,逐步构建起覆盖直隶、山东、安徽的军事网络。至1916年,其直接控制的部队达五个师,占北洋正规军40%以上,形成"枪杆子出政权"的硬实力保障。
正值护国战争后期,南方各省持续动荡。段祺瑞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