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成立的济南回教救国后援会,通过组织动员、物资支援与抗日宣传,积极参与救亡运动。
角色类型 | 具体行动 |
---|---|
社会动员者 | 联合穆斯林群体发起抵制日货运动,号召民众参与抗日募捐 |
后勤保障方 | 筹集粮食、药品等物资支援前线部队,设立临时医疗点为伤员提供救助 |
文化宣传阵地 | 印发《回民抗战》刊物,组织街头演讲揭露侵略暴行,强化民族意识 |
对外联络桥梁 | 与延安民族学院、重庆救国联合会互通信息,协调跨区域救援行动 |
组织性质与行动特征
该团体以宗教纽带凝聚力量,采取“隐蔽支援”与“公开抗议”结合的策略。例如在1938年济南保卫战中,成员通过清真寺网络传递情报,同时公开举行反侵略礼拜活动,形成多层次抗战体系。其行动范围涵盖鲁中地区,高峰时期发展成员逾2000人。
历史档案佐证
据山东省档案馆第JN-0382号文件记载,该会曾向台儿庄战场输送30车军需品;1939年《大公报》报道称其组建的“回民救护队”在战区抢救平民超500人次。这些行动既体现宗教团体的社会担当,也反映特殊历史背景下民间组织的救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