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是中国工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扮演着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关键角色。
中国共产党为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带来了先进的理论指导。当时,国内工人运动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和科学的理论指引。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大会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政治口号,使工人阶级认清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斗争方向。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将工人运动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工人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共产党积极组织各地工会参与大会。通过广泛的联络和动员工作,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工会组织汇聚到一起。例如,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员深入到工厂、矿山等工人集中的地方,宣传大会的意义,鼓励工人代表参加。在党的努力下,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个工会的代表参加了大会,代表了34万有组织的工人。这种大规模的组织工作,使得原本分散的工人力量得以凝聚,为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大会通过的一系列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决议案,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在大会讨论过程中,共产党代表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符合工人利益的主张。这些决议案包括八小时工作制、罢工援助、工会组织原则等内容,成为了工人运动的行动纲领。八小时工作制的提出,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罢工援助的规定,增强了工人阶级在斗争中的团结和力量;工会组织原则的确定,规范了工会的组织建设。这些决议案的通过和实施,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推动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和斗争,在中国工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