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首任总统是列昂尼德·马卡罗维奇·克拉夫丘克。在国防建设方面,他的行为及所谓“贡献”较为复杂。
在克拉夫丘克执政期间,乌克兰在国际压力下签署了《里斯本议定书》,同意放弃核武器。从一方面看,这避免了乌克兰因拥有核武器而面临的国际孤立和安全威胁升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美俄等大国的关系,为国家赢得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但另一方面,这也使乌克兰失去了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从一个有核国家变为无核国家,在后续地缘政治博弈中处于劣势。
克拉夫丘克推动了乌克兰军队从苏联军队体系中独立出来。1992年,乌克兰正式组建了自己的武装部队,确立了本国的军事指挥体系和军事制度,为乌克兰国防独立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资源,新组建的军队面临诸多问题,如装备老化、人员训练不足、军事工业转型困难等。
乌克兰拥有苏联时期遗留的庞大军事工业体系。克拉夫丘克政府试图对军事工业进行调整,使其适应市场经济。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许多军工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订单减少、技术外流等问题,军事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对国防建设的支撑能力也随之下降。
总体而言,克拉夫丘克在乌克兰国防建设初期有推动军队独立等举措,但核裁军等决策对国防带来了复杂影响,军事工业调整也未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