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瓦窑堡会议在中共党史中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5-07-09 00:46:34
1935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标志着中共从国内
写回答

最佳答案

1935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标志着中共从国内革命转向民族解放斗争的关键转折。

会议背景与核心内容

时间与地点:1935年12月17日—25日,陕北瓦窑堡(今子长市)。
历史背景

  • 日本侵华加剧,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红军长征结束,中共需调整战略以应对新形势。
会议核心决策具体内容
政治路线调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一切抗日力量
军事战略转变从“反蒋抗日”转为“逼蒋抗日”
党内思想统一批判“左”倾关门主义,强调团结中间势力

历史意义分析

  1. 战略重心的转移
    会议明确将阶级矛盾让位于民族矛盾,推动中共从土地革命向抗日救亡的历史性转变。例如,会后发布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扩大政权包容性。

  2. 统一战线理论的实践基础
    瓦窑堡会议为后续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二次合作奠定思想基础。毛泽东在报告中强调:“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成为动员全民抗战的理论依据。

  3. 党内思想整合作用
    会议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左”倾路线,特别是对中间势力的排斥态度。张闻天在发言中指出:“必须团结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才能形成抗日合力。”

会议前后对比

维度会前状态会后变化
主要矛盾认知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上升为核心
对国民党态度全面对抗有条件合作(以抗日为前提)
政权性质工农专政包容抗日阶级的人民共和国

后续影响

  • 推动全国抗日浪潮:1936年成立“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山西宣传抗日。
  • 促进西安事变解决:1936年12月,中共以瓦窑堡会议精神指导,促成国共停战合作。
  • 理论发展:为《论持久战》等著作提供实践依据,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雏形。

2025-07-09 00:46:34
赞 65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