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袍女巫在《权力的游戏》最终季为何选择摘下项链结束生命?
红袍女巫在《权力的游戏》最终季为何选择摘下项链结束生命?这背后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心碎与绝望?
红袍女巫梅丽珊卓长期以“红发女人”的伪装活跃于维斯特洛大陆,她依赖魔法项链维持人形,隐藏自己苍老的真实面容。伪装是生存手段,更是自我保护的铠甲——在权力斗争残酷的维斯特洛,暴露真实身份意味着死亡威胁。但当她发现“救世主”琼恩·雪诺的真实身世(伊耿·坦格利安),并试图推动其登上铁王座时,却因琼恩的正义感与布兰的真相揭露(夜王已死,战争无意义)彻底失败。
此时的她意识到:所有精心策划的布局皆成泡影,伪装的意义随之消亡。就像现实中那些为融入群体而戴上面具的人,当环境彻底否定自我价值时,维持伪装的动机便荡然无存。梅丽珊卓的项链不再需要遮掩什么,反而成了束缚——它关联着“红袍女巫”的虚假身份,而这个身份已无法带给她任何目标。
作为光之王拉赫洛的信徒,梅丽珊卓一生坚信“预言”——“长夜将至,星辰泣血,亚梭尔·亚亥转世(即琼恩·雪诺)将持光明使者之剑(寒冰)斩杀异鬼,而后红袍女巫将辅佐他重建秩序”。她为此背叛史塔克家族、推动战争,甚至默许琼恩被流放。但布兰·史塔克的登场彻底粉碎了她的信仰:夜王已被杀死,长夜无需“英雄”拯救;而布兰成为六国之王,意味着“亚梭尔·亚亥”的预言完全失效。
更致命的是,她曾亲手推动琼恩杀死丹妮莉丝(认为后者会成为暴君),这一行为让她彻底失去道德立足点。当信仰的核心(预言)被证明是虚妄,当信仰的手段(牺牲与操控)带来灾难,信徒的精神世界便会坍塌。如同现实中某些极端宗教信徒,在发现“神圣指引”导致现实悲剧后,往往会陷入自我怀疑与绝望——梅丽珊卓的选择,本质上是信仰崩塌后的精神自我了断。
剧中虽未直接描写梅丽珊卓的情感,但她的行为始终围绕“目标”展开:为光之王寻找“英雄”,为战争推动“必要牺牲”。然而当所有目标(打败夜王、扶持琼恩、辅佐新王)全部失败,她彻底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在维斯特洛的权力游戏中,她曾是棋手,最终却成了弃子——丹妮莉丝的军队不会接纳她,史塔克家族视她为仇敌,连曾经追随的士兵也对她避之不及。
更深刻的是,她与琼恩的关系从“引导者”变为“背叛者”,与戴佛斯等人的信任纽带早已断裂。孤独是人类最难以承受的痛苦之一,当一个人失去所有情感联结与社会归属,生存便成了煎熬。就像现实中那些失去家庭、事业与信念支撑的独居老人,当生活的最后意义消失时,选择结束生命或许是一种解脱。梅丽珊卓摘下项链,本质上是对孤独终局的主动终结。
从设定角度看,梅丽珊卓的真实形态是苍老干瘪的老妇,依靠魔法项链维持年轻美貌的人形。魔法从来不是免费的馈赠,而是需要持续能量维持的“枷锁”——当她失去生存意志,或因信仰崩塌无法再为魔法提供“精神动力”时,项链的效力可能自然衰减。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她主动选择了终结。
摘下项链的动作,既是物理层面的“解除伪装”,更是心理层面的“放弃抵抗”。就像现实中那些长期依赖药物维持生命的患者,在病情不可逆转时选择停药,本质上是对痛苦的主动放手。梅丽珊卓的结局,既是对魔法依赖的终结,也是对自我存在的最终否定。
个人观点(我是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梅丽珊卓的悲剧并非个例,而是权力游戏中“工具人”的典型命运——当一个人将全部价值寄托于外部目标(预言、权力、他人认可),一旦这些目标崩塌,自我便无处安放。她的选择提醒我们:真正的生命力源于内在的坚定与多元的价值支撑,而非单一目标的实现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