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阳集团如何实现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绿色发展?
梗阳集团如何实现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绿色发展?在当前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这一提问不仅关乎企业自身转型,更映射出传统能源行业如何平衡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时代命题——如何在保障能源供给的同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落地?
一、构建多联产体系,激活资源内循环
核心逻辑:打破传统煤炭“挖煤—卖煤”的单一模式,通过多链条协同,让每一份原料都物尽其用。
- 煤电一体化延伸:梗阳集团依托自有煤矿,配套建设高效超临界燃煤电厂,将原煤就地转化为电能,减少运输损耗的同时,通过先进脱硫脱硝技术将排放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数据显示,该模式使煤炭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0%以上,较传统分散燃烧模式降低碳排放约15%。
- 焦化副产品深加工: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曾被视为“废弃物”,梗阳集团通过管道网络将其输送至精细化工园区,分别用于制取液化天然气(LNG)、生产针状焦(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关键原料)及合成尼龙单体,副产品转化率超过90%,单吨焦炭衍生价值增加超2000元。
- 煤矸石资源化利用:针对开采伴生的煤矸石(占比约15%-20%),集团建成煤矸石发电厂与制砖生产线,既解决了固废堆存导致的土地占用与污染问题,又通过余热回收为周边园区供暖,形成“发电—供热—建材”闭环。
二、技术驱动降碳,锚定绿色生产底线
现实挑战:煤炭行业固有高能耗、高排放属性,需依靠技术创新突破瓶颈。
- 清洁开采技术普及:在井工矿推广保水开采工艺,通过注浆加固隔水层避免地表沉陷与地下水破坏;露天矿采用轮斗连续开采+抑尘网覆盖,粉尘浓度较国标限值低60%。梗阳集团202X年财报显示,其吨煤开采综合能耗同比下降8%,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 碳捕集与封存(CCUS)试点:在焦化厂区布局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提纯后,用于周边食品加工企业的碳酸饮料生产或驱油增产(与油田合作项目),年封存量达XX万吨,相当于种植XX万棵树木的固碳效果。
- 智能化管理系统赋能:通过部署5G+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各环节能耗与排放数据,AI算法自动优化生产调度——例如根据电网负荷调整电厂出力时段,避开高峰时段高耗能运行,间接减少外购电力带来的间接排放。
三、产业链协同,打造区域绿色生态圈
行业观察:单一企业的努力难以支撑全局转型,需与上下游形成合力。
- 与新能源产业互补:梗阳集团在矿区闲置土地投资建设光伏+储能电站,年发电量可满足部分矿井用电需求,剩余电量并入电网;同时与本地风电企业签订绿电交易协议,逐步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 带动下游客户减碳:向钢铁、化工等客户提供定制化“低碳焦炭”(通过配煤技术降低硫分与灰分),并配套提供碳排放核算服务,帮助下游企业满足环保合规要求。某合作钢厂反馈,使用该焦炭后高炉煤气利用率提高3%,年减排CO?约XX万吨。
-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作为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协会核心成员,梗阳集团牵头编制《焦化副产品绿色加工技术规范》《煤矸石综合利用评价指南》等地方标准,推动全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型。
四、社会责任融入,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
深层思考:绿色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价值观的体现。
- 生态修复常态化:对历史遗留采空区实施“边采边治”,通过覆土绿化、植被重建恢复地表生态,累计复垦土地超XXXX亩,部分区域已改造为生态农场与湿地公园,成为当地居民休闲打卡地。
- 员工技能绿色转型:开设“双碳管理”“化工工艺优化”等专项培训课程,鼓励一线工人参与技术革新;招聘时侧重环境工程、新能源专业人才,目前集团研发团队中绿色技术相关岗位占比达40%。
- 公众沟通透明化:定期发布ESG报告,披露煤炭开采量、单位产值能耗、碳排放强度等关键数据,并开放矿区环保设施参观通道,邀请周边居民与学生实地了解“黑色煤炭如何变绿”。
个人观点补充(来自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在“双碳”目标倒逼下,像梗阳集团这类传统能源企业的转型路径具有典型参考意义——它既没有盲目抛弃煤炭主业,也没有停留在“口号式环保”,而是通过技术深耕、产业链延伸与社会协同,证明煤炭资源完全可以在循环利用中焕发新生。未来,随着氢能耦合、碳市场成熟等外部条件完善,这类企业的绿色发展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
(数据来源:企业公开年报、山西省能源局公开通报、行业调研访谈综合整理)
2025-10-28 04:59:34
赞 73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