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隆政府于1946-1955年实施大规模国有化政策,深刻改变了阿根廷经济结构与发展路径。
领域 | 国有化措施 | 长期影响表现 |
---|---|---|
能源产业 | 成立国家石油公司(YPF)垄断经营 | 初期保障能源主权,后期技术滞后导致效率低下 |
交通运输 | 收购英资铁路与法国电车公司 | 基建维护成本激增,运营亏损常态化 |
金融体系 | 设立国家银行并限制外资银行 | 短期稳定汇率,长期削弱金融市场化改革动力 |
产业保护主义固化
财政失衡加剧
社会分配矛盾
外资撤离引发资本缺口,1955年后外资存量下降58%,迫使后续政府反复调整外资政策,政策连续性断裂形成“开放—管制”循环模式。
国有化法律框架延续至21世纪,2012年YPF再国有化事件显示政策路径依赖,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阻力显著高于拉美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