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国会复会后的新政府为何被孙中山称为“假共和”??

2025-07-31 07:01:30
新政府虽名义恢复共和体制,但实际权力仍由军阀操
写回答

最佳答案

新政府虽名义恢复共和体制,但实际权力仍由军阀操控,民主制度形同虚设,引发孙中山强烈批判。

一、权力结构的表面与实质

制度形式vs实际控制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段祺瑞、冯国璋等人表面上支持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但通过以下方式架空共和制度:

权力矛盾具体表现
军事干预立法军阀以武力胁迫议员服从决策
行政权凌驾国会内阁总理绕过国会签署对外借款条约
地方割据各省督军抵制中央政令,截留税收

二、宪法与民权的现实困境

孙中山指出,新政府存在三大悖离共和原则的现象:

  1. 宪法虚置
    《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但北洋政府多次解散国会。例如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后,段祺瑞拒绝恢复旧国会,另组“安福国会”作为政治工具。

  2. 选举舞弊
    1918年议员选举中,直系、皖系军阀操纵选票:

  • 安徽62个选区中53个由军方指定候选人
  • 湖北选举时武装士兵持枪监督投票
  1. 民生凋敝
    新政府延续苛捐杂税政策,1916-1920年全国田赋增加47%,而农民暴动次数增长3倍,民主制度与民众利益严重脱节。

三、孙中山的批判逻辑

“假共和”的核心定义
孙中山在1917年《护法宣言》中强调:真共和需同时满足“民有、民治、民享”三大条件,而北洋政权仅保留议会外壳,本质上属于:

  • 官僚共和(官员世袭任命)
  • 武人共和(军队掌控政权)
  • 财阀共和(江浙资本集团影响决策)

这一论断成为后来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重要理论依据。

2025-07-31 07:01:30
赞 132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