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两国通过平等协商与法律程序妥善解决边界争议,关键谈判阶段涵盖协定签署与实地勘界。
中吉建交后,双方以《国际法》为基础,遵循“平等互信、分段推进”原则,通过三步走策略实现边界划定:
以下为1992年建交至2004年边界问题彻底解决的主要节点:
时间 | 关键事件 | 内容概要 |
---|---|---|
1992年 | 中吉建交 | 双方确认通过谈判解决苏联遗留边界争议 |
1996年 | 签署《中吉国界协定》 | 划定约1000公里边界线,解决70%争议区 |
1999年 | 启动补充协定谈判 | 聚焦剩余30%争议区域(如汗腾格里峰) |
2002年 | 签订《中吉国界补充协定》 | 明确全部争议地段,确立现代法律边界 |
2004年 | 两国议会批准协定,完成实地勘界 | 埋设界碑103个,签署交接证书 |
领土主张差异
苏联时期地图与中方历史文献存在冲突,例如乌宗图什河源地区。双方通过交换勘测数据与历史档案比对,采用“实际控制线为主、兼顾地理特征”的方式划定。
技术性难点
2004年勘界完成后,中吉边界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稳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