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在金国五国城去世后,南宋通过《绍兴和议》谈判迎回遗骸,经数月筹备完成迁葬。
一、迎回遗骸的背景与过程
1142年《绍兴和议》签订后,南宋以割地纳贡为条件,要求金国归还宋徽宗棺椁及皇后郑氏灵柩。金熙宗最终同意,遣使护送遗骸至宋金边境。
二、运输路线与安葬细节
- 陆运与水运结合:灵柩从燕京出发,经河北、河南陆路至泗州,转漕运沿汴河、运河抵临安。
- 暂厝与勘陵:遗骸在临安停放一年,由太常寺选定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宝山南麓为永佑陵址。
- 下葬仪式:采用“权殡”规格,设玄宫、神墙、乳台,陪葬品包括玉册、银器,但未按帝王陵寝完整建制修造。
三、政治象征与后续影响
- 政权合法性构建:宋高宗借迎回父兄遗骸强化自身正统性,淡化“靖康之耻”的屈辱记忆。
- 陵寝规格争议:永佑陵实际占地仅30亩,远低于北宋皇陵标准,反映南宋初期国力衰微。
- 祭祀制度:仅安排守陵户定期祭扫,未列入国家常祀体系,直至宋孝宗时期才追加谥号并扩建陵区。
(注:永佑陵遗址今属绍兴市富盛镇,1988年考古发现部分石像生残件,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5-07-21 17:00:11
赞 101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