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国联绥靖政策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孤立无援陷落危机

时间: 2025-03-21 09:49:59 阅读: 197


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战争,国际联盟(简称“国联”)以“仲裁协议”为名回避实质干预,暴露其集体安全体系的脆弱性,为后续法西斯扩张埋下隐患。

一、意埃战争爆发:殖民野心与战略博弈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30万军队分三路入侵埃塞俄比亚,试图将东非殖民地连成一片,并控制红海至印度洋的战略通道。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宣称:“这是罗马帝国复兴的关键一步。”然而,埃塞俄比亚作为少数保持独立的非洲国家,早在1896年阿杜瓦战役中便击败过意大利殖民者,此次战争被其视为国家存亡之战。

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迅速向国联控诉,要求依据《国际联盟盟约》第十六条对意大利实施全面制裁,包括武器禁运、经济封锁和军事干预。然而,国联行政院拖延至10月7日才通过决议,仅模糊认定意大利为“侵略者”,未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

二、国联的绥靖操作:制裁漏洞与政治妥协

国联名义上对意大利实施制裁,但措施存在严重缺陷:

制裁类别具体内容实际效果
武器禁运禁止成员国向意大利出售武器未限制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
经济制裁冻结意大利海外资产英国仍允许意军使用苏伊士运河
外交孤立谴责意大利违反《国联盟约》未驱逐意大利的国联成员国资格

英法主导的国联理事会以“避免激化矛盾”为由,拒绝封锁苏伊士运河,致使意大利军队得以畅通无阻运输物资。美国虽未加入国联,但通过《中立法案》向意大利出售石油,变相支持其军事行动。1935年12月,英法外长秘密拟定《霍尔-赖伐尔协定》,提议将埃塞俄比亚三分之二领土割让给意大利,进一步出卖埃塞主权。

三、埃塞俄比亚的抗争与孤立

面对装备悬殊的战争,埃塞俄比亚军民以长矛、弓箭对抗意大利的坦克与毒气:

  • 初期抵抗:埃军利用山地地形开展游击战,一度迫使意军后撤。
  • 国际援助缺失:仅埃及、南非等少数国家提供有限医疗物资,苏联提议的集体安全机制遭英法否决。
  • 毒气战惨剧:1936年3月,意大利在奥加登地区投放芥子气,造成数万平民伤亡,国联未予谴责。

1936年5月,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沦陷,海尔·塞拉西流亡英国。意大利宣布建立“意属东非帝国”,国联于7月取消制裁,默认侵略结果。

四、绥靖政策的连锁反应

意埃战争成为法西斯国家试探英法底线的试验场:

  1. 德国扩张加速:1936年3月,希特勒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英法未作反击。
  2. 西班牙内战升级:德意公然支持佛朗哥叛军,国联“不干涉委员会”形同虚设。
  3. 国联信誉崩塌:中小国家丧失对集体安全体系的信任,转向区域同盟或中立政策。

英国首相张伯伦曾辩称:“妥协能换取长久和平。”然而,1939年意大利与德国签订《钢铁条约》,直接加剧欧洲战争风险。

五、历史镜鉴:集体安全为何失效?

  1. 大国利益优先:英法将殖民地利益置于国际公义之上,企图“祸水东引”至苏联。
  2. 经济绥靖逻辑:1929年经济危机后,英法希望维护与意大利的贸易关系,避免地中海航线受阻。
  3. 军事准备不足:英国海军缩减预算,法国专注“马奇诺防线”,无力多线干预。

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国联的软弱令人发笑,我们只需坚持到底。”这一事件印证:对侵略者的纵容终将导致更大灾难。


历史上的今天(www.todayonhistory.com) -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