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建立:从军事政变到现代化改革

时间: 2025-03-19 11:33:46 阅读: 224


礼萨·汗通过军事政变掌握实权,最终在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开启伊朗现代化进程。

卡扎尔王朝的崩溃与权力真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伊朗卡扎尔王朝因腐败和外部干涉陷入严重危机。英国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经济特权,控制石油资源,甚至划分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朗虽保持中立,却沦为英俄与奥斯曼帝国的战场,导致民不聊生,国内抗议运动频发。1921年,卡扎尔王朝末代君主艾哈迈德沙·卡扎尔年幼即位,无力掌控政局,国家陷入军阀割据和部落混战。

此时,出身贫寒的军官礼萨·汗崭露头角。他早年加入波斯哥萨克旅,凭借军事才能晋升至中校,逐渐掌控德黑兰驻军。

1921年政变:礼萨·汗的崛起

1921年2月21日,礼萨·汗联合亲英政客赛伊德·齐亚丁发动政变,率3000名士兵兵不血刃占领德黑兰,推翻塞帕赫达尔·拉什蒂政府。政变后,礼萨·汗自任国防大臣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成为实际掌权者,而齐亚丁出任首相仅三个月即被排挤出局。

礼萨·汗迅速巩固权力:

  1. 军事整合:合并哥萨克旅与宪兵队,组建国家军队,镇压库尔德人起义和部落叛乱。
  2. 外交平衡:与苏联签订条约,换取其放弃帝俄时期特权,同时削弱英国影响力。
  3. 政权过渡:1923年出任首相,架空卡扎尔王室,为王朝更迭铺路。

巴列维王朝的正式建立

1925年10月,礼萨·汗迫使议会废黜卡扎尔王朝。同年12月12日,制宪会议宣布成立新王朝,以家族姓氏“巴列维”为国号,礼萨·汗加冕为沙阿(国王)。此举标志着伊朗从封建君主制向中央集权现代化国家的转型。

加冕背后的政治博弈

  • 世俗化倾向:礼萨·汗推崇土耳其凯末尔主义,主张政教分离,削弱宗教势力对司法和教育的控制。
  • 民族主义叙事:以复兴波斯帝国为旗帜,强调波斯文化正统性,压制少数民族语言和传统。

现代化改革:重塑伊朗的尝试

礼萨·汗执政期间推行激进改革,目标是将伊朗打造为“中东的普鲁士”。

领域改革措施影响与争议
军事推行义务兵役制,扩充军队至8.7万人;派遣军官赴欧洲受训强化中央集权,但征兵引发部落和宗教势力反抗
司法废除宗教法庭,引入法国法典体系,任命600名世俗法官触怒什叶派教士,导致政教关系紧张
教育建立公立学校,强制波斯语教学;设立德黑兰大学促进世俗教育普及,但压制阿塞拜疆语等少数民族语言
经济修建铁路、发展重工业;推动石油国有化增强经济独立性,但贫富差距扩大
社会禁止女性佩戴面纱,鼓励西式着装;限制宗教节日城市精英支持,农村保守势力强烈反对

国际视野下的王朝命运

礼萨·汗的改革依赖德国技术援助,二战初期保持亲德中立,导致1941年英苏联合入侵伊朗,迫使其退位。其子穆罕默德·巴列维继位后延续改革,但过度依赖美国引发社会不满,最终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中被推翻。

历史评价的两面性

  • 进步性:巴列维王朝终结了伊朗半殖民地状态,奠定现代国家基础。
  • 局限性:高压统治和文化同化政策激化民族矛盾,为王朝覆灭埋下伏笔。

(注:如需进一步了解改革细节或历史事件脉络,可查阅相关档案与学术研究。)


历史上的今天(www.todayonhistory.com) -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