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07 07:40:04 阅读: 135
当日下午,国产直-9直升机在能见度不足的环境下,精准降落在加装格栅平台的导弹驱逐舰上。直升机完成触舰后,还进行了360°旋转测试及多次起降验证。这艘执行试验的驱逐舰于同年7月完成舰面系统改造,首次实现舰机协同适配。此次试验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中小型舰艇舰载直升机起降技术的国家之一。
试验机型直-9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基于法国专利改进生产,具备重量轻(4吨级)、机动性强、可搭载反潜声呐和轻型鱼雷等特点。舰艇方面,改装工程重点解决了甲板强度、舰体稳定性与助降系统三大难题。其中,助降系统采用类似法国“鱼叉”的刚性锁定装置,通过直升机底部探杆与甲板格栅的咬合,抵消海浪颠簸的影响。
系统类型 | 核心技术 | 适用机型 | 安全性特点 |
---|---|---|---|
中国“鱼叉” | 格栅锁定+机械拉力 | 直-9系列 | 刚性连接防突发撞击 |
法国鱼叉 | 液压牵引+动态平衡 | AS365/SA316 | 适应5级海况 |
加拿大ASIST | 红外定位+自动固定器 | CH-148/Cyclone | 全程无人化操作 |
胶州湾当日气象条件给试验带来严峻挑战:
据参试飞行员回忆,着舰过程中需同时监控舰艇摇摆周期、风速矢量及发动机功率曲线,任何参数偏差超过阈值都需立即复飞。
此次试验直接推动了中国海军两大能力升级:
军事专家指出,舰载直升机使中型舰艇具备“微型航母”功能,既能执行搜救、运输等非战斗任务,又可搭载反舰导弹实施超视距打击,这对当时缺乏大型航母的中国海军具有特殊意义。
在首次成功基础上,中国陆续突破系列关键技术:
如今,随着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试验推进,中国舰载航空体系正从直升机向固定翼战机延伸,构建起覆盖水下、水面、空中的立体攻防网络。35年前胶州湾的那次降落,恰如一粒火种,点燃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