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中国首次直升机着舰试验:海军迈向立体作战的关键一步

时间: 2025-07-07 07:40:04 阅读: 135


1987年12月24日,胶州湾海面雾气弥漫,一架直-9轻型直升机从空中缓缓降落在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的甲板上。随着机身稳定触舰,中国海军结束了战斗舰艇无法起降直升机的历史,开启了舰载航空力量的新篇章。

事件回顾:突破“零”的里程碑

当日下午,国产直-9直升机在能见度不足的环境下,精准降落在加装格栅平台的导弹驱逐舰上。直升机完成触舰后,还进行了360°旋转测试及多次起降验证。这艘执行试验的驱逐舰于同年7月完成舰面系统改造,首次实现舰机协同适配。此次试验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中小型舰艇舰载直升机起降技术的国家之一。

技术突破:从引进到自主的跨越

试验机型直-9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基于法国专利改进生产,具备重量轻(4吨级)、机动性强、可搭载反潜声呐和轻型鱼雷等特点。舰艇方面,改装工程重点解决了甲板强度、舰体稳定性与助降系统三大难题。其中,助降系统采用类似法国“鱼叉”的刚性锁定装置,通过直升机底部探杆与甲板格栅的咬合,抵消海浪颠簸的影响。

舰载直升机助降系统对比

系统类型核心技术适用机型安全性特点
中国“鱼叉”格栅锁定+机械拉力直-9系列刚性连接防突发撞击
法国鱼叉液压牵引+动态平衡AS365/SA316适应5级海况
加拿大ASIST红外定位+自动固定器CH-148/Cyclone全程无人化操作

试验难点:与自然环境的较量

胶州湾当日气象条件给试验带来严峻挑战:

  • 能见度限制:薄雾导致目视参照物模糊,飞行员依赖仪表数据修正航线
  • 气流扰动:舰艇航行产生的尾流与海面低空乱流增加操控难度
  • 甲板动态:排水量3000吨级的驱逐舰在浪涌中横摇幅度达±3°,着舰窗口期仅12秒

据参试飞行员回忆,着舰过程中需同时监控舰艇摇摆周期、风速矢量及发动机功率曲线,任何参数偏差超过阈值都需立即复飞。

战略价值:改写海战规则的支点

此次试验直接推动了中国海军两大能力升级:

  1. 侦察半径扩展:直升机将驱逐舰对海探测范围从40公里提升至200公里
  2. 反潜效率跃升:舰载直升机配合声呐浮标,使水下目标追踪速度提高8倍

军事专家指出,舰载直升机使中型舰艇具备“微型航母”功能,既能执行搜救、运输等非战斗任务,又可搭载反舰导弹实施超视距打击,这对当时缺乏大型航母的中国海军具有特殊意义。

后续影响:技术迭代与体系化应用

在首次成功基础上,中国陆续突破系列关键技术:

  • 1994年实现夜间着舰
  • 2002年完成武装型直-9W舰载武器集成测试
  • 2012年辽宁舰服役后,直-18J预警直升机填补编队空中指挥空白

如今,随着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试验推进,中国舰载航空体系正从直升机向固定翼战机延伸,构建起覆盖水下、水面、空中的立体攻防网络。35年前胶州湾的那次降落,恰如一粒火种,点燃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燎原之势。


相关文章更多

    历史上的今天(www.todayonhistory.com) - 免费实用生活学习查询网站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