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的核心推动者,约翰·劳通过货币改革与殖民公司运作重塑金融体系,其理论主张以纸币替代金属货币并建立信用经济。
一、约翰·劳在密西西比泡沫中的角色
- 政策设计者
1716年,约翰·劳被法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任命为财政顾问,创立通用银行(后改为皇家银行),推行以纸币替代金银货币的政策。
- 殖民公司操盘者
他主导成立密西西比公司,垄断法国北美殖民贸易特权,通过夸大路易斯安那殖民地资源(如金矿传闻)吸引投资,推动股价暴涨。
- 泡沫制造与崩溃
1719-1720年,公司股价从500里弗飙升至10000里弗后崩盘,其增发纸币与股票投机直接导致通货膨胀和民众财富蒸发。
二、经济理论的核心特点
理论维度具体主张历史影响
───────────────────────────────────────
货币信用观纸币应基于土地等实物资产发行首提信用货币体系雏形
国家干预论政府需主导货币供给与经济活动影响后世凯恩斯主义
殖民扩张观通过海外资源开发支撑本国经济推动重商主义实践
风险盲区低估投机狂热与货币超发危害揭示金融监管必要性
三、实践与理论的矛盾性
- 理想化设计缺陷
劳试图用纸币解决法国债务危机,但将货币发行锚定在虚构的殖民地收益上,导致信用基础崩塌。
- 人性因素忽视
其理论未预判群体非理性投机行为,皇家银行1719-1720年增发10亿里弗纸币,远超20亿里弗的法国GDP总量。
- 历史双重性评价
尽管引发金融危机,但其国家银行制度和纸币理论为现代央行体系提供了早期范本,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肯定其部分创新价值。
2025-07-14 23:54:42
赞 142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