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抗日放火团通过组织工人纵火破坏日军战略设施,切断物资运输,并利用隐蔽行动传递情报,形成多维度打击。
行动策略与典型案例
1.纵火破坏核心设施
- 精准选择目标:针对日军军事仓库、油库、军工厂等关键节点,通过工人内部渗透获取布局信息。
- 隐蔽执行:利用工厂作业掩护,将燃烧装置藏于货物中,制造“意外失火”假象,规避日军追查。
2.情报网络与群众协作
- 建立地下联络点:以码头工人、铁路职员为骨干,形成覆盖大连的情报网,实时传递日军动向。
- 动员市民参与:通过发放传单、秘密集会,揭露日军暴行,激发民众抗敌意识,扩大抵抗基础。
3.技术性破坏手段
- 自制燃烧装置:使用硫磺、汽油等常见材料制作延时引燃工具,降低行动风险。
- 协同多线作战:同一时段对多个目标发动袭击,分散日军兵力,提升行动成功率。
日军应对与反制措施
- 加强监控:设立特高课专项调查,对工人群体实施严苛排查。
- 镇压升级:1940年大规模逮捕中,放火团核心成员被捕,但部分网络仍持续活动至抗战胜利。
(注:内容基于公开历史资料整理,未包含非权威信息。)
2025-07-12 21:30:46
赞 138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