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板块与缅甸板块剧烈碰撞引发9.3级地震,海底地形突变与能量集中释放共同导致巨浪形成。
2004年印度洋海啸由苏门答腊-安达曼断层逆冲型地震引发。地震持续约10分钟,释放能量相当于2.3万颗广岛原子弹,导致海底垂直位移达10-30米,直接抬升海水形成初始巨浪。
参数 | 数值/描述 |
---|---|
地震震级 | 9.1-9.3级(矩震级) |
断层破裂长度 | 约1300公里 |
海底最大位移 | 30米(垂向) |
能量释放 | 约5×1022焦耳 |
年份 | 地点 | 最大浪高 | 成因 |
---|---|---|---|
2004 | 印度洋 | >30米 | 板块逆冲地震 |
1960 | 智利 | 25米 | 9.5级地震 |
2011 | 日本东北部 | 40米 | 海底滑坡叠加地震 |
沿海红树林与珊瑚礁被破坏(如泰国、印尼),削弱了自然屏障对海浪的缓冲作用,间接加剧了岸边的浪高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