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杨礼赞》预习过程中,黄土高原的景色描写究竟对白杨树形象塑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黄土高原“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呈现出一种辽阔、单调、平坦的景象。而白杨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在这样广袤而单调的背景下,白杨树显得格外醒目和独特。它的出现打破了黄土高原的单调,让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聚焦到它身上,突出了白杨树与众不同的姿态和形象。
黄土高原的环境并不优越,有着“黄与绿主宰着”的苍茫,还有可能面临风沙等恶劣的自然条件。白杨树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扎根生长,“对抗着西北风”。通过对黄土高原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白杨树坚韧不拔的品质,它能够适应艰苦的环境,顽强地生存下来,进一步强化了白杨树作为一种坚韧形象的代表。
黄土高原的景色描写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这与白杨树所象征的北方农民、抗日军民的伟大精神相呼应。广袤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象征着古老而伟大的民族。白杨树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与黄土高原融为一体,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黄土高原的景色描写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提供了更广阔、更深厚的背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者赋予白杨树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