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纳米片制备过程中,氢离子轰击通过物理剥离和化学修饰协同调控层间结构,优化材料性能。
层间剥离
高能氢离子穿透石墨层间,通过动能传递削弱范德华力,实现单层/少层石墨烯的高效分离。例如,在能量为5keV、剂量1×101?ions/cm2条件下,剥离效率可达85%以上。
缺陷调控
氢离子轰击在石墨烯表面产生可控空位缺陷(如单空位、双空位),提升化学反应活性。通过调整轰击时间(10-60秒),缺陷密度可在0.2%-1.5%范围内调节。
边缘功能化
轰击过程促使氢原子与石墨烯边缘碳键合,形成—C—H基团,增强材料分散性与界面结合力(接触角由135°降至45°)。
参数类型 | 调控范围 | 对材料的影响 |
---|---|---|
离子能量(keV) | 3-10 | 决定穿透深度与剥离效率 |
轰击剂量(ions/cm2) | 1×101?-5×101? | 控制缺陷密度与层数分布 |
处理温度(℃) | 25-300 | 影响氢原子扩散与键合稳定性 |
掺杂效应
部分氢离子嵌入石墨烯晶格,形成C—H键合结构,改变电子能带分布(带隙可调至0.2-0.5eV),适用于半导体器件开发。
表面清洁
轰击过程同步去除石墨表面氧化物和污染物,使制备的石墨烯纳米片纯度提高至99.3%(XPS检测显示氧含量<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