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亨利·福特去世后,其长孙亨利·福特二世继承公司控制权,并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推动现代化改革,家族仍保留核心决策地位。
时间 | 事件 | 核心人物 |
---|---|---|
1943年 | 亨利·福特二世进入公司管理层 | 亨利·福特二世 |
1945年 | 亨利·福特二世正式接任总裁 | 亨利·福特二世、欧内斯特·布里奇 |
1956年 | 福特公司上市,家族保留40%投票权 | 亨利·福特二世 |
1980年 | 家族成员威廉·克莱·福特开始参与管理 | 威廉·克莱·福特 |
亨利·福特晚年因独裁管理导致公司陷入危机,其子埃兹尔·福特早逝后,长孙亨利·福特二世在1943年被引入公司。1945年老福特退休后,他全面接管总裁职务。
亨利·福特二世聘请前通用高管欧内斯特·布里奇重组架构,建立财务控制体系和分权管理模式,扭转了公司颓势,为后续全球化奠定基础。
尽管引入外部管理者,福特家族通过持有特殊B类股票(每股含16票投票权)保持对董事会的绝对控制。2006年金融危机中,家族拒绝出售股权,避免公司破产。
21世纪后,福特采用“家族+职业经理人”双轨制,例如比尔·福特(家族成员)曾兼任CEO,后由吉姆·哈克特等外部人士接任,但战略方向仍受家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