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面临列强航运垄断与经济主权危机,李鸿章借洋务运动契机推动官督商办模式,以挽回利权并强化海防。
1870年代初期,西方航运公司垄断长江及沿海贸易,中国航运业年亏损达数百万两白银。以下为列强在华主要航运企业对比:
公司名称 | 国籍 | 运营区域 | 年利润(1871年) |
---|---|---|---|
太古洋行 | 英国 | 长江流域 | 120万两 |
旗昌轮船公司 | 美国 | 沿海港口 | 150万两 |
怡和洋行 | 英国 | 华南至东南亚 | 90万两 |
李鸿章在奏折中称:“各口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倾夺。”此数据直接推动清廷加快自主航运布局。
轮船招商局成立次年即从旗昌公司手中夺回17%长江航运份额,至1876年累计盈利68万两,为江南制造局、开平矿务局等洋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成为晚清工业化进程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