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歼-6型歼击机的研发背景与引进苏联米格-19技术有何关联??

2025-07-17 16:09:25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提升国防实力,通过中苏技术合作引入米格-19核心技术,实现歼
写回答

最佳答案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提升国防实力,通过中苏技术合作引入米格-19核心技术,实现歼-6国产化,填补超音速战机空白。

历史背景与技术需求

195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处于起步阶段。苏联于1957年同意向中国提供米格-19С(代号“农夫”)的全套技术资料与生产线支持,以满足中国对超音速战斗机的迫切需求。此合作基于《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旨在快速建立自主生产能力。

技术引进与仿制过程

歼-6的研发直接依赖米格-19的技术转移,具体表现为以下关键环节:

技术领域米格-19贡献歼-6本土化改进
气动布局后掠翼设计优化机身结构强度
发动机原装РД-9Б涡喷发动机仿制为涡喷-6发动机
武器系统配备NR-30机炮与空空导弹接口适配国产霹雳-1导弹
航电设备简易雷达测距仪部分替换为国产电子元件

仿制挑战与突破

  1. 发动机瓶颈:苏联提供的РД-9Б发动机图纸存在工艺差异,中国通过逆向工程与材料替代,耗时3年完成涡喷-6的量产。
  2. 材料限制:部分苏联特种钢需自主研制,如改用国产GC-4合金替代原机身蒙皮材料。
  3. 生产体系:沈阳飞机制造厂重组生产线,建立标准化质检流程,确保零件互换率达85%以上。

技术关联的意义

歼-6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首次具备超音速战机完整生产能力。尽管其基础设计源于米格-19,但在航程、低空机动性等指标上通过本土改进形成差异化优势,为后续自主研发(如歼-7/8)奠定技术基础。

2025-07-17 16:09:25
赞 156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