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18 10:13:09 阅读: 160
1950年12月,中朝军队在第二次战役中将联合国军逼退至三八线附近。美军新任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试图依托五道防线(A-E线)重整旗鼓,南朝鲜军被置于第一线,美英军则退居二线。此时,中朝联军面临严峻挑战:志愿军后勤线拉长至500公里,粮食仅能满足需求四分之一,弹药勉强维持作战。
12月31日17时,第三次战役正式打响。志愿军采取“稳进”战术:西线逼近汉城但不强攻,东线仅越过北汉江。然而,东线南朝鲜军迅速溃败,西线美军侧翼暴露,李奇微被迫于1月3日下令弃守汉城。
1.临津江突破
志愿军第39军116师在临津江南岸仅用13小时撕开防线,南朝鲜军第一道防线全面崩溃。至1月2日,联合国军右翼瓦解,汉城正面门户洞开。
2.机械化部队的溃败
志愿军第50军在高阳以北截击英军第29坦克团,摧毁31辆坦克,切断汉城北撤通道。与此同时,第38、40军从议政府方向包抄,迫使美军第24师放弃阻击。
3.占领总统府
1月4日,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8团、346团分两路进入汉城,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同步进驻。当先头部队抵达李承晚总统府时,盥洗室的热水尚未冷却,美军撤离之仓促可见一斑。
占领汉城后,中朝军队继续南推至三七线,1月8日控制仁川。但李奇微的“撕裂者行动”随即展开:
指标 | 中朝联军 | 联合国军 |
---|---|---|
参战兵力 | 30万(志愿军23万) | 20万(含10万美军) |
火炮数量 | 106门 | 148门+48门迫击炮 |
伤亡人数(第三次战役) | 0.85万 | 1.9万 |
控制汉城时长 | 70天 | 战役后长期掌控 |
数据综合自战役记录 |
韩国部分媒体声称“中国空军三天占领汉城,与朝鲜无关”,但历史档案显示:
汉城的易手远超军事意义:
这场持续70天的占领虽以战略撤退告终,却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停战奠定基础。当硝烟散尽,汉城国会大厦前中朝士兵的联欢照片,至今仍是东亚近代史最鲜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