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泰愚在推动汉城奥运会举办过程中,国际环境复杂,面临诸多压力,涉及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对奥运会筹备带来挑战。
当时朝鲜与韩国处于政治对立状态,朝鲜方面担心汉城奥运会被韩国用作政治宣传工具,因此强烈要求与韩国共同举办奥运会。若这一诉求未得到满足,朝鲜极有可能联合部分国家抵制奥运会。这一紧张的政治关系给卢泰愚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因为抵制事件一旦发生,将使奥运会的影响力和规模大打折扣,也会损害韩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形象。
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尚未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尤其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外交上倾向于支持朝鲜,对于是否参加在韩国举办的奥运会持谨慎态度。卢泰愚政府需要努力改善外交关系,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和参与。否则,奥运会的参赛国家和运动员数量将受到严重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的国际影响力。
部分国际舆论对韩国的人权状况和政治体制存在质疑。一些西方国家的人权组织和媒体借此机会对韩国进行批评,认为韩国不符合举办奥运会的标准。这种舆论压力不仅影响了韩国的国际形象,也给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卢泰愚政府需要积极回应国际舆论,改善国内相关状况,以消除外界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