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15:38:51 阅读: 92
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曾以全产业链模式覆盖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及乳品加工,后因债务危机引发广泛关注。
类别 | 详细信息 |
---|---|
成立时间 | 2002年(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沈阳乳业)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大街101号 |
电话 | 024-23783333 |
注册资本 | 约24亿元人民币 |
发展方向 | 全产业链乳制品生产与销售,重点布局低温奶、高端奶粉及牧场资源开发 |
法人信息 | 杨凯(原法定代表人,2017年后因债务重组变更) |
公司新闻 | 2017年债务危机爆发,涉及百亿资金链断裂;2020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部分资产被越秀集团收购 |
公司官网 | 原官网已停用(历史域名:) |
年报信息 | 退市后未公开披露 |
营收信息 | 2016年财报显示营收45亿元,债务危机后数据未公开 |
关联风险 | 涉及数百起法律诉讼,包括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供应商欠款及员工欠薪 |
自身风险 | 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多家子公司破产清算 |
知识产权 | 持有“辉山”系列商标及多项乳制品加工专利 |
对外投资 | 曾控股辉山乳业(中国)有限公司、辽宁辉山畜牧集团等50余家子公司 |
股东 | 杨凯及其关联公司(持股超70%),部分外资机构投资者 |
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折射了中国乳业从快速扩张到风险管控的转型挑战。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乳企,其曾通过自建牧场模式树立行业标杆,2013年港股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400亿港元。然而,过度依赖资本扩张导致债务高企,2017年财务造假曝光后陷入危机,暴露出农业全产业链模式的管理复杂性。尽管通过破产重整部分业务得以延续,但品牌价值严重受损。这一案例为乳制品行业提供了重要警示:在追求规模效益的同时,需强化财务透明度与风险管理能力。辉山的兴衰亦推动了中国乳业监管体系的完善,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信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