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布莱尔(1997-2007年任英国首相)执政期间,中英关系在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为双边合作奠定重要基础。
时间 | 事件及举措 | 核心影响 |
---|---|---|
1998年 | 布莱尔作为首相首次访华 | 成为冷战结束后首位访华的英国首相,推动双边对话机制建立 |
1999年 |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补充协议 | 强化香港回归后中英在司法、行政等领域的协作 |
2003年 |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英国 | 双方达成经贸、能源等领域10余项合作协议 |
2004年 | 英国支持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 提升中欧战略互信,推动中英技术合作 |
2005年 | 中英启动“青年领袖交流计划” | 促进教育、文化及民间交往,累计参与超2000人次 |
2006年 | 伦敦成为首个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西方金融中心 | 深化金融合作,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2007年 | 布莱尔出席“中英气候变化合作论坛” | 建立清洁能源联合研究机制,推动环保技术共享 |
布莱尔政府通过高层互访强化政治互信,例如2003年胡锦涛访英期间签署的协议涵盖贸易投资(如壳牌与中国石油合作)、核电技术引进(秦山核电站项目)等关键领域。此外,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反恐等全球议题上达成共识,设立双边工作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