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所见》朗读中怎样通过重音和轻声的对比,突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画面感与趣味性呢?
明确诗句内涵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描绘了牧童原本放声歌唱,突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于是立刻闭上嘴巴,站在那里的有趣画面。要在朗读中体现出这种画面感与趣味性,重音和轻声的运用十分关键。
重音突出关键动作与心理
- “意欲”:应读重音,强调牧童内心突然产生捕蝉的想法,体现出心理的转变。读的时候力度稍强、音调稍高,让听众能感受到牧童这一突发的念头。
- “捕”:此字重读,突出牧童的行动目的,仿佛能看到他跃跃欲试、准备捕捉蝉的急切动作。
- “闭口立”:“闭”“立”读重音,展现出牧童为了不惊吓到蝉,迅速做出安静站立的动作,强调这一系列连贯且突然的行为。
轻声营造氛围与过渡
- “鸣蝉”:“鸣”读轻声,营造出蝉鸣轻柔、持续的氛围,与前面牧童的大声歌唱形成对比,也为后面牧童的安静做铺垫。
- “忽然”:读轻声,有一种转折和突然的感觉,表现出事情发生的意外性,仿佛是一瞬间的变化,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对比增强效果
通过重音和轻声的鲜明对比,在朗读时,重音处突出关键的动作和心理,让画面更加生动;轻声处营造氛围、体现转折。比如,在“意欲”“捕”“闭口立”等重音词上加重语气,而“鸣蝉”“忽然”等轻声词读得轻柔,两者相互映衬,就能让听众更能感受到诗句中牧童捕蝉这一场景的画面感与趣味性,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天真可爱的牧童。
2025-07-13 00:49:11
赞 69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