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哥”事件究竟是怎样体现出部分官员在应对公共事件时媒介素养缺失的呢?
在“茅台哥”事件中,部分官员没有意识到信息在现代媒介环境下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如今社交媒体发达,一件小事都可能在瞬间引发广泛关注。官员在公共场合的不当行为,如“茅台哥”的相关举动,可能本是一个小范围的场景,但由于媒介传播特点,迅速成为公众焦点。而这些官员没有提前预判到事件可能引发的舆论风暴,依然按照以往较为封闭的思维模式处理事情,没有考虑到信息会被快速传播和放大。
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质疑,部分官员在“茅台哥”事件中未能及时、有效地与媒体进行沟通。他们没有主动通过合适的媒体渠道去澄清事实、解释情况,而是采取回避或者拖延的态度。比如,在事件曝光后,没有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发布官方声明,导致公众的猜测和质疑不断发酵。而且在与媒体交流时,缺乏真诚和专业的态度,使得媒体和公众对官员的信任度降低。
在“茅台哥”事件引发舆论热潮后,部分官员不懂得如何引导舆论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们没有利用媒介平台发布客观、真实、全面的信息,以平息公众的疑虑。相反,任由负面舆论不断蔓延,使得事件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官员应该学会利用媒介资源,通过正面宣传和解释,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而不是让舆论处于失控状态。
“茅台哥”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公共危机事件,但部分官员缺乏危机公关意识。在事件发生前,没有制定相应的预防机制;事件发生后,又没有及时启动危机处理程序。他们没有认识到在媒介时代,及时、有效的危机公关对于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重要性。例如,没有迅速组织专门的团队来处理该事件,没有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并及时公布结果,导致公众对官员的处理能力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