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内容如何在法律框架内被识别与界定?
中国法律对网络文化产品的监管主要依据《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及《刑法》第363条(传播淫秽物品罪)。界定“黄色电音”的违法性需综合内容实质、传播行为及社会危害性三方面:
一、法律依据与核心标准
二、歌词与视听内容的具体分析
-
歌词层面
- 直接性暗示:如使用“性器官”“性行为”等词汇,可能触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第16条。
- 隐喻与双关: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构成“低俗但非淫秽”,例如《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7条允许适度艺术表达。
-
视听内容层面
- 画面呈现:涉及性器官裸露、性行为模拟的,可能被认定为《出版管理条例》第26条禁止的“淫秽出版物”。
- 动态效果:如通过滤镜、剪辑强化色情暗示,需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9条评估社会危害性。
三、责任主体与处罚措施
- 平台责任:根据《网络安全法》第47条,若平台未及时清理违法内容,可能面临最高500万元罚款。
- 个人责任:传播者可能承担行政拘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8条)或刑事追责(《刑法》第363条)。
四、典型案例参考
- 2022年某电音平台下架事件:因歌词含“性暗示双关语”且评论区出现低俗互动,被网信办约谈并整改。
- 2023年短视频封禁案:电音MV中使用隐晦性暗示画面,被判定为“软色情”并删除。
五、合规建议
- 内容审核需结合AI过滤与人工复审,避免技术误判。
- 艺人需签署《内容合规承诺书》,明确法律风险。
- 用户举报机制应与监管部门数据互通,提升响应效率。
(注:以上分析基于现行法律法规,具体案件需以司法机关认定为准。)
2025-07-10 07:00:56
赞 117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