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国际主义与无私奉献,柯棣华、傅莱等外籍医生通过医疗援助、战地救护与人才培养,延续了这一信念。
白求恩牺牲后,柯棣华(印度)、傅莱(奥地利)等外籍医生受其事迹感召,主动奔赴中国抗日战场。他们以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为准则,加入八路军医疗队伍,填补战时医疗资源缺口。
以下为外籍医生支援抗战的主要行动:
领域 | 具体行动 |
---|---|
前线救治 | 柯棣华带队深入晋察冀边区,在炮火中完成3000余台手术;傅莱在冀中根据地建立流动医院,救治数千伤员。 |
人才培养 | 傅莱编写战地医疗手册,培训超500名卫生员;柯棣华担任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传授外科技术。 |
药品创新 | 傅莱利用根据地有限资源,研发替代药物治疗疟疾、破伤风;柯棣华推动中药与西药结合疗法。 |
国际宣传 | 通过信件、报告向海外揭露日军暴行,争取国际医疗物资援助。 |
外籍医生的行动不仅缓解了战时医疗危机,更以人道主义精神架起国际桥梁。其事迹证明,超越国界的奉献能凝聚抗击侵略的力量,而白求恩精神通过实践得以永恒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