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通过1955年《国家条约》确立永久中立,以法律约束、外交平衡及国际监督为基础,避免卷入东西方阵营对抗。
1945年二战结束后,奥地利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55年5月15日,四国与奥地利签署《奥地利国家条约》,要求奥地利成为“永久中立国”,并禁止与任何军事同盟结盟。该条约于同年10月26日生效,奥地利正式恢复主权。
机构名称 | 参与时间 | 作用 |
---|---|---|
联合国 | 1955年 | 通过多边平台发声,强化中立形象 |
欧洲委员会 | 1956年 | 融入欧洲事务,不涉及军事合作 |
奥地利建立“有限国防体系”,军队规模控制在5万人以内,仅配备防御性武器。同时,政府明确宣布:
宪法保障中立
1955年修订宪法,将中立原则写入第23条,规定任何政策不得违背“永久中立”承诺。
社会共识塑造
通过教育及媒体宣传,将中立视为“国家认同核心”,例如教科书中强调“中立是避免战争的关键”。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期间,奥地利严守中立,仅允许难民过境但拒绝提供军事支持。此事件后,联合国通过定期核查机制,确认奥地利未违反中立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