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在1921年派遣代表来华推动建党工作,主要与当时的国际形势、俄国革命影响以及中国国内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
一战使欧洲格局发生巨变,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受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全球兴起。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世界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共产国际希望借此东风,在更多国家推动革命,扩大影响力,中国是潜在的重要革命阵地。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外部干涉和内部困境,急需在国际上寻找盟友和支持力量。帮助中国建党,能在远东地区构建一个革命缓冲地带,减轻自身压力,同时传播革命理念,拓展社会主义阵营。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思想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出现了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同时,国内政治混乱,军阀割据,为共产国际介入提供了一定空间。
早在1920年,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就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交流,了解中国革命情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建党做了前期准备,这也让共产国际更加明确了在中国推动建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