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末,景教教士拉班·扫马作为伊儿汗国使节出访欧洲,与教皇尼古拉四世展开对话,双方在宗教礼仪、教义差异及政治合作上达成部分共识,为东西方教会关系破冰奠定基础。
东方教会背景 | 西方教会背景 | 会晤核心议题 |
---|---|---|
景教(东方基督教分支)在蒙古帝国广泛传播 | 罗马教廷试图扩大影响力至亚洲 | 消除教义误解,建立反马穆鲁克联盟 |
扫马代表伊儿汗国阿鲁浑汗 | 教皇寻求与蒙古势力合作 | 探讨共同宗教实践的可能性 |
1.政治同盟需求
2.教义沟通与妥协
3.文书与象征性认可
4.信息传递与形象重塑
会晤前东西方关系 | 会晤后变化 |
---|---|
西方视景教为“聂斯托利派异端” | 罗马教廷减少公开批评东方教会 |
双方缺乏高层直接对话 | 建立短暂的外交与宗教交流渠道 |
东方教会孤立于天主教体系 | 部分欧洲君主承认蒙古辖区的基督徒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