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于1937年由私立转为国立,这一转变与抗战背景、经费压力及国家教育规划密切相关。
时间节点 | 事件 | 关键人物/机构 |
---|---|---|
1921年 | 陈嘉庚创办私立厦门大学 | 陈嘉庚 |
1937年7月 | 国民政府接管,改为国立 | 国民政府教育部 |
陈嘉庚因企业亏损无力承担办学费用。1930年代,其橡胶产业受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个人资产大幅缩水,导致对厦大的经费支持锐减。
1930年代,国民政府推行高等教育国有化,计划将部分优质私立大学纳入国家体系。厦大因学术声誉突出(如设文、理、法、商等学院),成为重点整合对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沿海高校面临迁移压力。转为国立后,厦大获得政府资金支持,顺利内迁至长汀,保存了教育资源。
国立化后,政府通过拨款吸引更多学者(如鲁迅、林语堂曾短期任教),并增设工学院等实用学科,契合国家工业化与抗战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