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域名管理、国际协调及数据规范需求凸显,亟需专业机构统筹发展。
1997年前,国内域名注册分散于多个机构,缺乏统一标准。以下为早期管理问题与解决方式对比:
问题领域 | 1997年前状况 | CNNIC成立后措施 |
---|---|---|
域名注册 | 多头管理,流程混乱 | 建立.cn统一注册体系 |
IP地址分配 | 依赖国际机构,效率低下 | 国内自主分配机制 |
资源统计 | 数据分散且不完整 | 定期发布权威发展报告 |
随着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推进全球化,中国需符合以下要求:
1996-1997年网民数量从10万激增至62万,催生三大核心任务:
早期互联网存在未备案网站占比超40%、仿冒域名纠纷年均200+起等问题,CNNIC通过构建注册信息核验系统和争议解决机制,实现域名实名率从37%提升至98%。
针对中文域名技术卡脖子问题,主导研发多语种域名(IDN)国际标准,使中文域名解析速度从2秒级优化至毫秒级,兼容性覆盖全球95%以上浏览器。
该机构通过上述职能实现从“自由生长”到“有序发展”的转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进入体系化建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