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19日,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溅落太平洋,宣告历时11年、耗资250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正式结束。这场史诗般的太空征程以最长的月面停留时间、最丰富的科学成果,为人类首次月球探索画上句号。
1972年12月7日,搭载3名宇航员的“阿波罗17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指令长尤金·塞尔南、地质学家哈里森·施密特负责月面探索,罗纳德·埃文斯则驾驶指令舱绕月飞行。经过3天航行,塞尔南与施密特于12月11日降落在月球“陶拉斯-利特罗”山谷,开启长达75小时的月面任务。
关键行动与发现:
成就与代价:
为何戛然而止?
指标 | 数据 | 来源 |
---|---|---|
总任务次数 | 16次载人飞行(6次登月) | |
月面停留最长纪录 | 75小时(阿波罗17号) | |
总耗资 | 250亿美元(1972年) | |
月岩样本带回量 | 836磅(约382公斤) | |
参与机构与人员 | 2万企业、200所大学、30万人 |
阿波罗计划的终结并非探索的终点,而是人类深空征程的转折点:
然而,1972年后的50余年中,再无人类踏足月球。资金限制、技术瓶颈与目标模糊,使重返月球的承诺屡次推迟。近年,美国重启“阿尔忒弥斯计划”,试图通过商业合作模式再续登月传奇,但其能否超越阿波罗的辉煌,仍需时间验证。
阿波罗17号的落幕,既是冷战科技竞赛的休止符,也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追问:当我们凝视星空时,是选择止步于“一小步”的荣光,还是继续迈向未知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