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科威特油井大火全被扑灭

2025-03-07 15:32:57
1991年11月6日,科威特最后一口油井大火被扑灭,结束长达十个月的
写回答

最佳答案

1991年11月6日,科威特最后一口油井大火被扑灭,结束长达十个月的生态噩梦,全球24国合作创造奇迹。

灾难起源:战争阴影下的生态浩劫

1991年2月,海湾战争接近尾声,溃退的伊拉克军队对科威特实施“焦土政策”,炸毁并点燃全国700余口油井。这场人为纵火导致日均71万吨原油燃烧,释放的浓烟遮蔽阳光,白昼如夜,科威特全境笼罩在有毒气体与石油雨中。据估算,若放任火势,这场灾难可能持续百年,全球石油市场也将因供应短缺陷入动荡。

灭火行动:人类对抗自然的极限挑战

1.跨国协作与基础设施重建

来自24国的消防队、工程师与后勤团队组成“全球灭火联盟”。由于战争破坏,科威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多国联合建造野战医院、每日3万份餐食的食堂,并通过二战后最大规模空运项目,向科威特输送20万吨设备。中国派出以四川石油管理局为核心的63人灭火队,成功扑灭10口油井,成为国际合作的关键力量。

2.技术突破与极端环境应对

  • 水与土的原始力量:消防队利用海水泵每分钟喷射2万升水压制火势,随后以沙土掩埋残余火焰。
  • 军事装备改造:匈牙利工程师将T-34坦克改装为履带式消防车“BIGWIND”,搭载米格-21战斗机引擎,43天内扑灭9口油井。
  • 极端灭火手段:针对垂直喷射的油井,多国尝试用C4炸药制造冲击波隔绝氧气,以“吹灭”火焰;波纹钢板作为移动盾牌保护消防员抵近作业。

3.时间线与关键节点

时间事件概要参与国家/技术
1991年3月3日首支国际灭火队抵达科威特美国、加拿大、匈牙利
1991年8月中国灭火队完成10口油井扑救中国(四川石油管理局)
1991年11月6日第118号井大火熄灭,行动收官科威特主导,24国协作

生态与经济代价:30年未愈的创伤

  • 环境灾难:燃烧产生600万吨污染物,黑烟扩散至喜马拉雅山脉形成“黑雪”,加速冰川融化;波斯湾1200平方公里海域被原油覆盖,百万只鸟类死亡。
  • 健康危机:科威特居民与消防员长期暴露于二噁英等致癌物,参战士兵后代出现先天缺陷,“海湾战争综合征”引发国际关注。
  • 经济损失:15亿美元灭火成本、7500万桶原油化为灰烬,叠加战后石油禁运,直接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

余烬警示:战争与生态的脆弱平衡

科威特油井大火虽被扑灭,但沙漠中残留的“油湖”仍需数十年清理。这场灾难揭示了战争对生态的毁灭性影响,也印证了跨国协作在应对全球性危机中的不可替代性。正如科威特石油大臣所言:“火焰熄灭,但教训永存。”

2025-03-07 15:32:57
赞 177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