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2025-11-14 15:56:26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有哪些
写回答

最佳答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有哪些具体举措?如何从生态修复到产业升级全方位落实国家战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宁夏397公里,滋养了“塞上江南”的沃土。作为沿黄九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宁夏承担着“上游责任”与“首站使命”。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核心,从生态治理、产业转型、文化传承等多维度推出系列举措,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具体实践。以下从五个关键领域展开说明:


一、筑牢生态屏障:从“治污”到“修复”的系统攻坚

核心目标:让黄河水更清、岸更绿、生态系统更稳定。

宁夏以“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刚性约束,重点推进三大工程:
1. 水生态治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对黄河干支流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治理。例如,针对曾经污染较重的典农河,通过截污纳管、生态补水等措施,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成为市民亲水的“幸福河”。
2. 湿地保护修复:建设银川、石嘴山等国家湿地公园,恢复湖泊、滩涂等自然湿地面积超20万亩。其中,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候鸟迁徙的“中转站”,每年吸引黑鹳、白尾海雕等200余种鸟类栖息。
3.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固黄河宁夏段堤防320公里,建设标准化堤防和控导工程,将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守护沿岸120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数据:2022年黄河宁夏段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水土流失面积较2019年减少12%。


二、产业绿色转型:从“依赖资源”到“创新驱动”的路径突破

核心思路:打破传统高耗能模式,培育“黄河+产业”新动能。

宁夏政府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 现代农业:打造“黄河金岸”优质粮食产区,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农业用水效率提升40%;发展枸杞、葡萄酒等特色产业,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年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紫色名片”。
- 新能源产业: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截至2023年,全区新能源装机占比超50%,隆基光伏、中环半导体等龙头企业集聚,形成“黄河岸边绿电基地”。
- 文化旅游:串联沙坡头、沙湖、西夏王陵等沿黄景点,推出“黄河文化体验游”精品线路,2023年接待游客量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18%。

对比案例:传统煤化工企业宝丰能源通过技术改造,将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5%,同时利用光伏发电制氢,实现“绿电+绿氢”耦合生产,成为行业转型标杆。


三、文化传承创新:从“保护遗产”到“活化利用”的深度融合

核心使命:让黄河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宁夏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推动历史遗迹保护与现代文旅融合:
1. 文化遗产保护:实施西夏陵、须弥山石窟等30余处黄河沿线文物修缮工程,建立数字化档案;将传统灌溉技艺、回族服饰等12项非遗纳入保护名录。
2. 文化品牌打造:举办“宁夏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贺兰山国际葡萄酒电影节”,创作舞剧《不到长城非好汉》、纪录片《黄河宁夏段》等文艺作品,讲好“黄河宁夏故事”。
3. 公共文化服务:在沿黄县区建设“黄河书屋”“文化驿站”120个,开展“非遗进校园”“民俗展演”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黄河文化魅力。

专家观点:“黄河文化不是静态的博物馆展品,而是需要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传承’。”——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李明。


四、民生福祉提升:从“环境改善”到“生活提质”的协同推进

核心导向:让沿黄群众共享生态与发展红利。

宁夏政府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结合,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 移民安置与增收:通过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黄河滩区的3.2万困难群众搬迁至安置区,配套建设设施农业大棚、扶贫车间,人均年收入从搬迁前的不足5000元增至1.8万元。
- 城乡基础设施:新建沿黄公路180公里,实现“一小时交通圈”;推进农村污水管网覆盖率达85%,卫生厕所普及率超90%,沿黄乡村焕发新貌。
- 就业与教育:在银川、吴忠等地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开设新能源、文化旅游等专业,每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万名,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

百姓声音:“以前住在黄河边的土坯房,现在搬进楼房,孩子在城里上学,我在葡萄园打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青铜峡市邵岗镇移民张建国。


五、机制创新保障:从“单兵作战”到“全域协同”的制度支撑

核心策略:用制度护航战略落地,形成长效治理体系。

宁夏通过立法、规划、协作三方面强化保障:
1. 立法先行: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黄河宁夏段生态保护条例》,为黄河保护划定法治红线。
2. 规划引领:编制《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一河两屏三带四区”空间布局,细化10大类36项任务。
3. 区域协同:与甘肃、内蒙古等相邻省区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联合开展跨界河流治理、污染防治联防联控。

政策亮点:对沿黄市县的生态保护成效实行“以奖代补”,对高耗能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通过以上举措,宁夏正将黄河流域打造成生态安全屏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华文化传承样板区。这里的每一滴黄河水、每一寸湿地、每一个产业园区,都在书写着“守护母亲河、建设美丽新宁夏”的生动篇章。未来,随着更多创新实践落地,宁夏必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鲜活的“宁夏经验”。

分析完毕

2025-11-14 15:56:26
赞 99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