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PD的《尹食堂》《三时三餐》等节目为何被中国多档综艺模仿? 这些节目究竟凭什么让国内制作方纷纷效仿?
罗PD(罗暎锡)作为韩国综艺界的“金牌制作人”,其打造的《尹食堂》《三时三餐》等慢综艺自播出以来便引发广泛关注。这类节目以远离都市喧嚣、回归田园或异国生活的设定,通过真实记录嘉宾日常劳作与相处的细节,成功掀起了一股“治愈系”风潮。令人好奇的是,为何这类节目模式会被中国多档综艺争相模仿?其背后的吸引力究竟源自何处?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普遍困境。罗PD的节目恰恰提供了一种“逃离”的可能——《尹食堂》将场景设在西班牙小镇,嘉宾们经营一家韩餐厅;《三时三餐》则扎根韩国乡村,展现农耕、烹饪与简单生活的日常。这些内容没有激烈的竞争冲突,也没有刻意制造的戏剧性,而是通过“慢下来感受生活”的核心理念,精准击中了观众对松弛感与治愈感的渴望。
从观众反馈来看,节目中嘉宾们清晨起床准备食材、午后闲聊做饭、傍晚围坐吃饭的场景,传递出一种“平凡但温暖”的生活哲学。这种不刻意追求流量爆点、反而聚焦于日常细节的呈现方式,恰好弥补了现代人对“慢生活”的想象空白。国内综艺如《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等,正是看中了这种“慢综艺”对观众情绪的抚慰作用,从而在模式上进行了本土化借鉴。
罗PD节目的另一大特点是高度真实的记录风格。在《尹食堂》中,嘉宾们会因为语言不通闹笑话,也会因顾客增多而手忙脚乱;《三时三餐》里,农村生活的艰辛(如挑水、劈柴)被直接呈现,嘉宾甚至会因体力劳动疲惫而抱怨。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感,让观众感受到“这就是普通人会遇到的情况”,而非刻意编排的剧本。
相比之下,早期国内部分综艺依赖强冲突设定(如任务PK、人设对抗),虽然短期内能吸引眼球,但长期容易引发审美疲劳。罗PD节目的成功证明:观众更愿意看到嘉宾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反应——无论是合作完成任务的默契,还是因琐事产生的小摩擦,都能成为情感连接的纽带。国内后续推出的类似综艺(如《中餐厅》《种地吧》),也刻意减少了人为干预,转而强调“记录而非导演”的创作逻辑。
《尹食堂》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仅是生活记录,更是一次跨文化的轻量级输出。节目通过韩国嘉宾在西班牙经营韩餐厅的过程,既展示了韩国料理的魅力(如泡菜、石锅拌饭的制作细节),也让观众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趣事(如外国顾客对韩餐的好奇与评价)。这种“美食+文化”的软性传播方式,既轻松又富有感染力。
国内综艺在模仿时,同样注重挖掘本土文化特色。例如《向往的生活》将场景设在浙江桐庐的乡村,通过插秧、采茶等农活展现江南田园文化;《中餐厅》则带着中国美食走向泰国、法国等地,用“一道菜讲一个中国故事”。这种“生活方式+文化传播”的模式,既保留了罗PD节目的核心框架,又融入了中国特色,实现了从“借鉴”到“创新”的过渡。
从制作角度看,罗PD的节目往往选择相对简单的场景(如乡村厨房、海边餐厅),不需要昂贵的特效或复杂的舞美设计,却能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如慢动作捕捉食物制作过程、特写嘉宾的表情变化)提升观看体验。这种“轻资产重内容”的模式,降低了制作成本的同时,最大化了情感共鸣的可能性。
国内综艺行业在经历“烧钱拼流量”的阶段后,逐渐意识到“真诚的内容比华丽的包装更重要”。《种地吧》用190天记录十位少年种地的真实过程,没有明星光环加持,却因扎实的劳作细节和成长线收获高口碑;《山水间的家》聚焦乡村振兴,通过主持人探访普通农户家庭,展现原生态的乡村生活。这些案例均说明:当节目回归“人”本身,用平实的视角讲述真实故事时,反而更容易打动观众。
| 对比维度 | 罗PD原版节目(如《尹食堂》《三时三餐》) | 中国模仿综艺(如《向往的生活》《中餐厅》) |
|----------------|-------------------------------------------------------------|----------------------------------------------------------|
| 核心场景 | 异国小镇(西班牙)或韩国偏远乡村 | 国内乡村(如桐庐)或海外地标(如泰国象岛) |
| 冲突设计 | 几乎无刻意冲突,矛盾源于真实生活(如语言障碍、体力劳动) | 部分保留自然矛盾,但增加少量任务环节(如客人突然到访) |
| 文化侧重 | 以韩国饮食文化为核心,附带跨文化交流细节 | 强调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如农耕智慧、地方美食) |
| 嘉宾互动 | 偏向“家人式相处”,强调平等合作与日常陪伴 | 结合明星效应,既有明星嘉宾也有素人参与,互动更戏剧化 |
从观众需求到制作逻辑,罗PD的慢综艺之所以能被中国多档节目模仿,本质上是因为它抓住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让忙碌的现代人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连接。无论是通过美食传递温暖,还是借田园生活治愈焦虑,这些节目都在用最朴实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里。当综艺不再一味追求“爆款”,而是回归“真实”与“共情”,它便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分析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