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在2024数博会期间推出了哪些专题报道和互动活动?
贵阳网在2024数博会期间推出了哪些专题报道和互动活动?作为一场汇聚全球数字前沿技术、展示中国数字经济创新成果的行业盛会,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吸引了政企代表、专家学者及普通公众的广泛关注。贵阳网作为本地主流媒体平台,不仅承担着权威信息传播的职责,更通过多元化的专题策划与互动设计,让这场专业展会以更接地气、更具参与感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那么,它具体推出了哪些内容?又如何通过这些形式拉近了公众与数字技术的距离?
贵阳网围绕数博会的核心议题,策划了多个垂直领域的专题报道,既覆盖官方动态,也深入挖掘行业趋势,为读者提供了立体化的信息获取渠道。
1. “数博官方速递”专栏:实时追踪核心议程
该专栏以“每日更新+重点标注”的形式,集中发布开幕式演讲精华、重要政策发布(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新举措)、头部企业合作签约等关键信息。例如,针对华为、腾讯等企业发布的最新AI大模型应用案例,专栏不仅梳理了技术亮点,还结合贵州本地数据中心布局,分析了产业落地的可行性。
2. “数智赋能百业”系列:行业落地案例深度解读
聚焦“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这一命题,贵阳网选取了农业、医疗、教育等民生相关领域,通过实地采访企业负责人与技术专家,还原“大数据+精准农业”如何提升贵州刺梨种植效率、“医疗云平台”怎样缓解基层看病难等真实场景。其中一篇关于“智慧旅游”的报道,通过对比数博会前后贵阳景区客流数据分析,直观展现了数字化工具对消费体验的优化作用。
3. “创新黑科技”图鉴:前沿技术可视化呈现
针对普通观众可能“看不懂”的硬核技术(如量子计算原型机、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贵阳网联合技术顾问团队制作了“一图读懂”系列长图,并配以短视频解说。例如,将“东数西算”工程比喻为“数字时代的南水北调”,用动态地图展示贵州节点如何承接东部算力需求,这种通俗化表达让技术概念更易被大众接受。
除了专业报道,贵阳网还设计了多种互动形式,鼓励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进一步放大数博会的影响力。
1. “我与数博的故事”征集:连接个体与时代浪潮
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普通人与数博会的关联经历——可能是参展商讲述首次带产品走出国门的激动,也可能是市民回忆过去五年家中网络速度的变化。优秀投稿通过贵阳网首页专题页展示,并设置“最感人故事”“最具创意案例”等奖项,最终收录的327篇内容中,既有退休教师用大数据分析本地气候变迁的科研笔记,也有00后程序员分享参加数博黑客松大赛的成长经历。
2. 线上“数字展厅”漫游:打破时空限制的观展体验
考虑到部分群体无法亲临现场,贵阳网联合组委会打造了3D虚拟展厅,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云逛”国内外展区。展厅内设置了“热门展位导航”“技术亮点弹窗提示”等功能,并嵌入实时聊天窗口,方便观众与展商在线交流。数据显示,活动期间虚拟展厅访问量突破120万人次,其中来自省外的访问占比达45%,有效延伸了数博会的辐射范围。
3. “数博知识挑战赛”:寓教于乐的科普新尝试
针对青少年群体,贵阳网开发了微信小程序答题游戏,题目涵盖“什么是数据确权”“大数据如何保护隐私”等基础概念,答对一定数量可兑换数博会周边文创(如定制笔记本、AI绘画钥匙扣)。活动期间累计参与人数超过8万,许多家长反馈,孩子通过游戏主动询问“爸爸工作的数据中心是做什么的”,侧面反映了科普的有效性。
贵阳网的专题报道与互动活动,本质上是在构建一个“政府-企业-公众”的沟通桥梁,推动数字技术从展会舞台走向日常生活。
一方面,通过深度报道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贵州实践”——比如省内如何利用气候优势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如何通过政策扶持培育本土科技企业,这些内容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样本;另一方面,互动活动让更多普通人感受到“数字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与就业、教育、医疗息息相关的民生工具。正如一位参与“我与数博的故事”征文的退休工程师所说:“以前觉得大数据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连我家门口菜市场的价格波动都能分析。”
从专业内容生产到大众参与激励,贵阳网在2024数博会期间的实践,不仅完成了媒体传播的基本职能,更用实际行动证明:当技术传播有了温度、互动设计有了共鸣,数字时代的“全民参与”才真正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