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产业中的“金胖子”如何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 ——从传统作物到区域经济引擎的破局路径有哪些?
在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中,花生因高油酸含量、耐旱适应性及深加工潜力,被种植户亲切称为“金胖子”。这种表皮金黄、油脂饱满的作物,既是农民增收的“钱袋子”,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但长期以来,多数地区对花生的开发停留在初级种植与简单销售环节,未能充分释放其经济价值。那么,“金胖子”如何突破传统模式,真正成为带动地方就业、拉动产业链升级的增长极?其转化路径需要从哪些维度切入?
花生的经济价值体现在种植端、加工端和消费端的协同效应上。从种植环节看,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其中黄淮海产区、长江流域产区及东北冷凉区贡献了超80%的产量,部分主产县花生种植收入占农民经营性收入的30%-50%。从加工潜力看,花生可衍生出食用油(占国内植物油消费约8%)、休闲食品(如花生酥、鱼皮花生)、蛋白制品(花生蛋白粉、素肉)及医药原料(卵磷脂、白藜芦醇)等多元产品,产业链条长、增值空间大。
以山东平度市为例,当地通过推广高油酸花生品种(如“花育911”),将亩产从传统品种的300斤提升至450斤,同时与鲁花集团合作建立原料基地,带动周边5万农户参与订单种植,仅此一项每年为县域增加产值超12亿元。这说明,“金胖子”本身具备成为区域特色产业的先天优势,关键在于如何激活其全产业链价值。
要让“金胖子”真正赋能地方经济,需打破“种出来—收上来—卖出去”的单一模式,转向品牌化、深加工、融合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情感认同往往源于地域特色。河南正阳县打造“正阳花生”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地理标志认证、非遗技艺包装(如传统石磨香油工艺),将普通花生升级为“中国花生之都”的文化符号,品牌价值达124.35亿元,带动花生产品溢价率超过20%。地方可挖掘花生的历史渊源(如“贡米花生”“长寿花生”)、种植环境优势(如沙壤土、富硒土壤),结合非遗技艺或民俗文化,形成差异化品牌矩阵。
初级花生果的市场均价约为3-5元/斤,而经过低温压榨的花生油可达15-20元/斤,花生蛋白粉均价超2万元/吨,休闲食品毛利率更高达35%以上。广西南宁某企业研发的花生肽饮料,利用生物酶解技术提取活性成分,产品附加值是原料的8倍;山东青岛的“花生壳活性炭”项目,将废弃物转化为环保材料,年消纳花生壳2万吨,创造额外收益1500万元。地方应鼓励企业引进低温压榨、超临界萃取、生物发酵等技术,重点布局食用油精炼、功能性蛋白、休闲零食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四大方向。
花生不仅是食品,还能融入文旅、电商等新业态。江苏泗洪县举办“花生文化节”,设置花生采摘体验园、传统炒制工艺展示区,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收入增长40%;浙江临安通过直播电商将鲜食花生与“山核桃”“竹笋”组合销售,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地方政府可联合电商平台打造“花生特产馆”,支持合作社开设线上旗舰店,同时开发花生主题研学路线(如种植基地参观+加工车间见学),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尽管潜力巨大,但许多地区在推动花生经济时仍面临三大痛点:一是种植端品种分散、标准化程度低(部分散户仍用传统耕作方式);二是加工端中小企业居多,缺乏核心技术(深加工转化率不足30%);三是市场端品牌影响力弱,同质化竞争严重(同类产品价格战频发)。
针对这些问题,地方需采取针对性措施:
- 种植环节: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提供高油酸、抗病品种(如“远杂9102”),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 加工环节: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如全自动脱壳机、低温压榨设备),与高校合作研发功能性产品(如花生多肽保健品);
- 市场环节: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打击仿冒品牌,通过“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双轮驱动,同时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讲好花生故事(如“一颗花生的旅程”“老农人的花生情结”)。
| 地区 | 核心模式 | 关键举措 | 成效(近三年) | |------------|---------------------------|--------------------------------------------------------------------------|------------------------------------| | 山东莒南 | “花生油之都”全产业链 | 引进鲁花、金胜等龙头企业,建设万吨级精炼油生产线,配套花生文化博物馆 | 花生产业集群产值超300亿元,带动就业8万人 | | 辽宁阜新 | 沙地花生特色种植+电商 | 推广耐旱品种“唐油4号”,通过抖音“助农直播”直连全国市场,单日销量破10万单 | 沙地花生溢价率40%,农户亩均增收800元 | | 四川遂宁 | 花生蛋白深加工 | 扶持企业研发花生蛋白素肉、植物奶,出口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 功能性蛋白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25% |
这些案例表明,只要找准定位、聚焦优势,“金胖子”完全能从田间地头的普通作物,蜕变为拉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黄金产业”。
从种植到加工,从品牌到融合,“金胖子”的价值释放需要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合力。当地方经济找到这颗“金种子”的正确打开方式,它不仅会鼓起农民的钱包,更会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坚实的产业支撑。